【包钢】科研体制创新为“包钢特色”加力
冷轧钢,冷轧钢板,冷轧板,中宽带,冷轧中宽带,中宽带,冷轧板生产,冷轧板行情,冷轧钢生产,冷轧钢行情,冷板,东莞冷轧钢,惠州冷轧钢,深圳冷轧钢,东莞冷轧钢板,惠州冷轧钢板,深圳冷轧钢板,东莞冷轧板,惠州冷轧板,深圳冷轧板,东莞中宽带,惠州中宽带,深圳中宽带,东莞冷轧中宽带,惠州冷轧中宽带,深圳冷轧中宽带,东莞冷板,惠州冷板,深圳冷板。5月9日,公司2013年研发项目在《包钢日报》公示,8大类65项课题支撑起今年包钢科技研发的框架。在3项A类课题中,有两项为新体系汽车高强板的生产与研发,一项关于贝氏体钢轨的研究。“今年科研课题的特点在于瞄准高端,新体系尚在建设,科技研发已动身先行。”技术中心科研管理处王瑞军这样介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条真理在包钢已被无数次论证,检验真理的实践动力,则来自于公司科研体制创新的激发。2010年,公司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办法》,从项目的研发、招标、验收,以及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管理、成果奖励、专利技术等七个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这项《办法》虽然已经下发两年,但对公司科研工作依旧具有弥久的推动作用”,技术中心主任赵殿清说,“2012年7月,技术中心对《办法》进行补充,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类别中负责人、参加人的排序,与科研人员工资系数结合得更加紧密。”
赵殿清所说的科研体制的“弥久推动”,最直观地体现在近两年公司新产品和专利的授权受理两个方面。2012年,公司生产新产品137万吨,超计划37万吨,吨材售价高于平均价305元,全年为公司增收4.14亿元。今年1至4月份,研发生产新产品31.36万吨,超过计划进度。在市场持续恶化的形势下,包钢的科技创新和不断提升的新产品产量,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市场,巩固了“包钢”的品牌。
2011年,包钢技术专利数首次突破100项,为“十一五”期间总和;2012年专利数达222项,实现翻番。近两年包钢专利数的两次“井喷”,是公司科技体制创新的又一良好证明。
当一批批打着“包钢”标识的产品换来发展资金,科技“幕后英雄”在艰辛与寂寞背后同样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包钢被誉为产品最全的钢铁企业之一,这也意味着包钢科技工作者要在钢铁的“百花园”中遍撒花种。与辛劳相比,科技体制创新正焕发出对“第一生产力”的强大正激励。
“板、管、轨、线”是公司精心打造的四条精品线。2012年,包钢NM450耐磨板完成订单工业化生产;稀土微合金化高强度热采井专用套管BT100H,产品实物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贝氏体钢合同10316吨,课题被铁道部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抗震钢筋完成型式检验,性能全部合格,具备推广条件……
2013年,CSP深加工双相钢、宽厚板线开发海工结构及高级船板等项目写入研发规划;以“包钢特色”拼音缩写的“BT”系列无缝钢管研发将驶入快车道;在钢轨研发上,技术中心更加雄心勃勃,科研人员已锁定国内最高级别产品攀钢PD4钢轨,将加快研发包钢第三代稀土钢轨进程,与其一决雌雄。
“科研人员要有一点冒险精神。”技术中心主任赵殿清说,“科技的‘冒险精神’并非‘冒进’,它是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的一种探索,是对安于现状的惰性的否定。而好的科研体制可以让知识获得尊重,让科研人员更加勤勉和执着。”
2012年至今,产、销、研一体化在包钢更加深入,不断深化的科研体制将“白大褂”的视野引向市场。从实验室到生产现场,从现场到市场,哪条线距离最短?包钢科技人员正用“智慧”将其拉近。(钢联资讯)
- 上一篇:【包钢】加速新品研发抢占市场 2013/5/16
- 下一篇:16日广州建材早评:仍受雨水“困扰” 出货“停滞不前” 20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