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贷款为何如此难 10家银行起诉“讨贷”
去年以来,涉钢贸类金融商事纠纷案件进入高峰期。钢贸带来的风险急剧增加,风险不仅在于钢贸行业自身,还在于为钢贸商贷款的银行,尤其是钢贸商互保互联的担保模式导致银行起诉的难度极大增加。
上海法院网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开展对钢贸商的金融借款纠纷诉讼。
目前,钢价下跌风险仍在继续,钢贸的抛售和违约压力同样难以减轻。而随着银行收紧对钢贸商的贷款,钢贸商有可能向融资成本较高的非银行融资机构融资,如信托、地下钱庄等,风险可能向非银行融资领域渗透。
钢贸诉讼年增超5倍
金融危机之前,受中国大规模的信贷宽松和钢铁需求,部分钢贸企业以联保互保或货物重复质押的形式,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后投向房地产等高收益市场,尤其是在长三角一带,这一融资套利模式相当普遍。
随着钢贸信贷风险增加,此类诉讼持续增多。据上海高院统计,2013年,上海市法院共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8216件,同比上升93.27%。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猛增到384.86亿元,同比增长208.80%,占全上海市涉银行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收案标的额的92.57%。究其原因,主要是涉钢贸信贷案件激增。
单就涉及钢贸信贷案件而言,上海高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涉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3700件,同比增长约5.5倍,收案标的金额达到了230亿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的51.4%,同比增长约3.4倍。
而进入2014年,涉钢贸诉讼并未减少,仅仅第一季度,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为例,去年该院全年受理钢贸类贷款纠纷2500件,而今年一季度就达到了1051件。
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主要是钢贸企业的不良贷款所致。
"涉银行的金融商事纠纷案件中,特别是涉钢贸案件,因部分贷款人故意逃避债务而下落不明,出庭应诉率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案件共同担保借款的情况较为常见,被告数量较多,有的案件中被告多达35人。"上海高院报告显示。
此外,据记者了解,涉钢贸信贷案件的标的金额普遍较大,许多案件的标的金额超过千万元,个别案件的标的金额甚至高达1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从已经发生的钢贸商违约案件来看,钢贸案件往往牵涉面较广,涉及银行、典当公司等多方主体,连锁反应强,资金链断裂不仅会影响钢贸企业,也会逐渐渗透到企业背后控制人以及其他关联公司。
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很难再现此前数年的数量,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变化和银行信用证政策的收紧,也导致钢贸融资这一模式的生存空间受到打压。
钢贸商互保联保风险蔓延
钢贸信贷的互保联保模式在诉讼中引发的风险也导致钢贸商被银行轮番诉讼,银行追索债权的难度显著放大。
据记者了解,在钢贸信贷的互保联保模式中,一旦其中一家企业被诉,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各企业轮番被多家银行"打包"起诉,这种担保方式不仅难以保证金融机构债权的实现,而且还会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扩散蔓延。
另外,钢贸商开具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关联质押等行为已经引起银行的警觉。今年3月,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上海银监局等部门联合搭建了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该平台的上线相当于给平台上的钢材加了一个身份证,通过物流仓储环节管理和数据共享,避免了虚假仓单和重复质押等行为的发生。
上海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上海银行业钢贸贷款余额已被压缩到800多亿元,而在2011年末,该数据为2800多亿元;2013年末表内授信余额比2012年末、2011年末分别下降了46%和62%。
"今年春节假期后,钢材贸易商补库存力度弱于以往,今年贸易商库存最高点在2070万吨,比去年2250万吨的最高点低了7%,主要原因是银行在向钢材贸易商放贷方面变得更谨慎。"瑞银证券分析师密叶舟对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还从一位银行信贷处人士了解到:"目前钢贸商已经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不过他们有可能向融资成本较高的非银行融资机构融资,如信托、地下钱庄等,这样的话,风险会逐步向非银行融资领域渗透。"
事实上,去年以来不断爆发的涉钢贸金融借款纠纷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尤其是在银行为保证利润增速的压力之下。"究其根源,系相应金融机构对行业性风险预估不足,没有严格执行风险内控制度所致,对明显超出其偿还能力且担保能力不足的贷款人仍然提供大量贷款,最终导致不良贷款余额骤增。"上海高院这样认为。
"银行需要对抵押物、质押物真实权利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尤其是风险较大的担保方式,如多家企业联保、动产浮动质押等,同时还要确保抵押物、质押物处于有效监管之下,及时发现风险苗头。"一位多次参与涉钢贸诉讼的律师告诉本报记者。
中民投千亿抄底风险考:德龙钢铁接盘海鑫钢铁"触礁"
新整合者最快将在5月正式登场,钢铁、光伏、船舶这三个最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被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瞄准,或将迎来新一轮兼并收购潮。
中民投以民生银行为背景,将成为一个涵盖了金融、钢铁、光伏、船舶四大板块的资本运作平台,它在对三个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兼并重组的同时,将通过土地开发等资本运作手段,打通各个资产环节。
该公司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股东数量多达50家。据公开报道,中民投在非金融板块将设立三只产业基金,其基金规模应该不低于3000亿,钢铁、光伏、船舶三个板块各1000亿。
令业界哗然的并非诸多“大佬”巨额投入,而是中民投选择了钢铁、光伏、船舶这三个最典型产能过剩行业。
在钢铁板块,中民投选择四家民营钢铁公司注入资金,作为其进行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的平台。这四家公司分别为:方大集团、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和四川川威集团。
目前这些平台公司已经开始各自展开收购行动。譬如在今年3月初山西海鑫钢铁被爆出债务危机之时,德龙钢铁受民生银行委托试图参与接盘海鑫,不过后因顾忌海鑫债务问题及复产成本而搁浅。
钢铁业知情人士透露:“民生银行已经为中民投的成立运作了近一年时间,今年3月份时中民投已经选择了德龙钢铁作为整合钢铁的平台之一,正好海鑫在那时出现一些困局,中民投看中这个契机,有意让德龙钢铁参与重组。”
业界对此解读为中民投已在钢铁行业先期试水。“中民投如果真能通过兼并重组做到1亿吨产能规模,对全行业来说是个好事。”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但这其中操作难度大,并存在风险。”
德龙钢铁重组海鑫触礁
按照民生银行设想,通过收购兼并,中民投在全国掌控1亿吨左右的钢铁产能,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统一的铁矿石采购公司和钢材销售公司。在收购兼并大量钢厂之后,中民投还将投入另外一个专门的团队,主要负责运作各地钢厂的资产盘活。此前有发改委人士对媒体称,民生银行提出的这种模式,打破了旧有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尝试。
国家工商总局官网显示,中民投于3月24日即被预核准,但其已神秘运作半年,四家民营钢铁平台公司也早已经开始展开各自的收购行动了,这或许可以从最近的一系列试水动作以窥端倪。
2014年3月初,海鑫钢铁被爆出债务危机,记者实地调查获悉,钢厂已全面停产,时至今日仍未有复产消息。德龙钢铁在第一时间前往海鑫总部所在地闻喜县洽谈合作重组事宜。
记者从海鑫内部人士和当地政府人员处得知,德龙钢铁于3月20日左右与海鑫接洽,试图与海鑫联合,共同支付欠款,合作形式为托管。多个信源显示,德龙钢铁与海鑫有10亿元互保,即海鑫钢铁欠德龙钢铁的债务规模约为10亿元,德龙钢铁受民生银行的委托试图参与重组。
彼时,令外界所疑惑的是,民生银行何以委托德龙钢铁接盘海鑫,民生银行和德龙钢铁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谜底终于在中民投浮出水面之时揭晓。德龙钢铁是中民投进行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的平台之一,得以最快获悉接盘海鑫的契机,对可能与海鑫的重组展开了系列动作。
民生银行与海鑫集团关系颇为紧密,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为民生银行股东,海鑫钢铁集团在民生银行授信敞口19.5亿元,民生银行公开表示愿助其化解危机。据公开报道,早前在中民投发起股东中,有一位只出资3亿,此人正是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不过尚不清楚李兆会最终是否出现在中民投股东之中。
德龙钢铁接盘并不顺利。记者获悉,德龙钢铁考察发现,仅海鑫5号、6号两个高炉的维修费已达6个亿,据记者实地调查了解,除了5号高炉是焖炉外,其他几座基本上全部熄火状态(共6个高炉)。
有海鑫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高炉重开成本颇大,像海鑫大高炉要一两千万元才能开起来,小炉子也得需要几百万元。”再加上海鑫的巨额债务,德龙不敢考虑接盘。此外,海鑫钢铁有30亿元贷款逾期,且真实债务不透明,对于潜在接盘者来说,存在风险。
有知情人士透露,德龙介入前提是,海鑫钢铁必须破产,否则庞大而复杂的债务规模“太可怕”。而另一方面,海鑫方面和当地政府也并不倾向将钢厂向外地企业接盘,意愿较为冷淡。最终德龙钢铁将此收购计划搁浅,此次“触礁”也被视为是该模式操作难度大和阻碍的一个信号。
四家民营钢铁热衷并购
德龙钢铁是河北邢台的引资企业,资产总规模近100亿,拥有600万吨钢铁产能。但近期也受困于调整过剩产能之苦,德龙钢铁在积极联系外迁外扩。
除了德龙钢铁之外,中民投还选择了方大集团、建龙集团和四川川威集团作为其整合钢铁的平台。
方大集团旗下拥有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特钢(600507.SH)、方大化工(000818.SZ)三家上市公司和江西萍钢等资产,资产总规模超过700亿。四川川威集团拥有资产404亿,拥有控股或实际控制公司57家,包括其中境外公司3家,另外参股公司10家。建龙集团是北京一家拥有1500万吨钢铁产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730亿元。
中民投为什么选择这四家处于不同地区的民营钢铁作为整合平台?业内人士分析:“不难发现,这四家钢企都比较热衷资本运作,对并购重组比较熟悉,也有共同诉求。这四家算中型企业,好兼并,成本低。他们的产品在业内口碑相对还可以,性价比高。中民投调研下来,对这四家有信心。”
不过,中民投要想通过四家民营钢企兼并收购,在全国掌控1亿吨左右的钢铁产能并非易事,要想实现上述计划,需要大量资金。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民投还将通过各种手段募集资金。
钢铁行业阵痛期
“目前钢铁是不是一个底还不太好说,但肯定形势不容乐观。”中钢协一位人士说。
2014年以来,已有不少钢厂债务缠身、停产限产,尽管钢铁行业已经非常糟糕。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截止到2014年2月底,全国88家钢铁企业的应付账款净额为4390亿,这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43%,与2013年年底的规模相比,中国钢厂应对账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130亿元。
今年1-3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钢企累计亏损23亿元,其中1-2月亏损,3月份累计盈利5亿元,但是一季度钢铁主业整体亏损41亿元。钢铁主业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已经连续10个季度亏损。
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数据显示,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62%,仍处于工业行业中最低水平,钢铁主业基本是盈亏持平。根据以上数据,有钢铁业人士甚至认为,中民投此时进入整合钢铁,更像一次赌博。
研究员王京称:“本轮钢贸信贷危机暴露后,更多的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之前不以钢贸为主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始跨业加大钢贸领域投资,对他们来说,却是抄底机会。”王京也认为这是一次行业企业整合机会,“不过从钢铁形势来说,我觉得抄底机会还没到,现在只是行业阵痛的关键期,行情接近底部,继续下跌空间不大,但回暖拐点也尚未完全显现。”
“中民投如果真能通过兼并重组做到1亿吨的钢铁产能规模,行业、政府乐见其成,不过我对它的实际操作不乐观,如何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考验中投民投资管理能力。”另一位钢铁业资深人士说。
新华网
- 上一篇:4月PMI止跌 经济好转支撑后期钢市 2014/4/25
- 下一篇:25日上海建材 节前预期增强 价格稳中趋强 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