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困境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3-5-27 11:17:24      点击:

  冷轧钢,冷轧钢板,冷轧板,中宽带,冷轧中宽带,中宽带,冷轧板生产,冷轧板行情,冷轧钢生产,冷轧钢行情,冷板,东莞冷轧钢,惠州冷轧钢,深圳冷轧钢,东莞冷轧钢板,惠州冷轧钢板,深圳冷轧钢板,东莞冷轧板,惠州冷轧板,深圳冷轧板,东莞中宽带,惠州中宽带,深圳中宽带,东莞冷轧中宽带,惠州冷轧中宽带,深圳冷轧中宽带,东莞冷板,惠州冷板,深圳冷板。目前各种媒体上都在谈论中国煤炭行业的困境,本月十四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专门为此进行了讨论分析。《中国能源报》、《中国煤炭报》、《经济观察报》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特别是《中国煤炭报》,作为行业报纸,今年以来几乎期期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特别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跌破620元/吨以后,大家对中国煤炭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困境这一点已没有争论。面对这一形势,从去年四季度合同谈判以来一直坚持不降价的同煤集团在四月份也被迫同意降价。据5月15日的《中国煤炭报》报道,同煤集团的上市公司大同煤业,2012年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降92%,折合每股收益0.04元,其中的利润主要来自塔山矿,如果扣除塔山矿的利润,大同煤业实际上已亏损,而最新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的每股利润-0.18元,环比下滑100%。目前山西原属国家统配矿的八大矿业集团基本状况与同煤集团一样。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中国煤炭行业全面亏损的困境呢?

  综合各家的说法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产能过剩;二、需求不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三、进口煤的冲击;四、政府的各项税费;五、产业集中度过低。

  以上大家讨论的这五个方面的原因,应该说都是事实,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可是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说明以上这五个原因仍然是目前中国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的表面原因,还不是问题的实质。那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实质有两个,一是目前煤炭行业陷入困境是中国煤炭产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的反映;二是体制问题,也就是中国目前以政府主导、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加重了中国的煤炭行业危机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妨碍中国煤炭行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以市场的机制脱困的可能性。

  以下对上面所说的两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市场经济必然造成过剩,过剩必然带来经济危机。这一点不仅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经济学家坚持这一论点,持自由主义立场的经济学家都承认这一点。那么,市场经济的这一规律会不会因为参与到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的性质不同而改变呢?从西方的实践和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都否定有这种可能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方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并没有绝对的过剩,过剩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只要创造出有效的需求,过剩问题就自然解决了。那怎样来创造出需求呢?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下,加上二战后的恢复重建,政府的作用极大加强,像在英国就建立了大批的国营企业,结果造成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持续了十几年的滞涨,也就是高失业和高通涨并存。直到八十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彻尔夫人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大规模私有化原国有企业和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才使西方经济摆脱滞涨,带来了持续二十年的经济繁荣和科技革命。

  中国在2008年中央政府投四万亿人民币同时带动地方政府的二十几万亿的投入,中国成功地顶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避免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但这一措施的副作用就是延缓了中国早就应该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这四万亿的投资只是延缓了经济出现问题的时间,并没有解决经济中的各种矛盾。该出的问题终于在现在都出现了,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是煤炭行业,连新兴产业像风电和光伏都产能严重过剩。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规律并不会因为参与其中的企业的性质而改变或不起作用。所以只要是由企业自由定价,由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不论你是私企还是国企,或是私企、国企共同竞争,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导致产能过剩。

  那么,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什么呢?这是个大课题,北大教授张维迎写有《市场的逻辑》一书专门论述这个问题,有兴趣全面了解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找此书一读。在此我们只讲市场经济规律中的两个效应问题和周期问题,两个效应,一是财富效应,二是规模效应。

  财富效应是讲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会往可以赚钱的行业集中,这一点在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来表现的淋漓尽致,连那些搞电脑、搞汽车的企业的都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用来买煤矿建煤矿,更不要说身处其中的老煤企,本来在黄金十年里效应好的时候可以用来解决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的资金都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抢占资源,山西省还动用几千亿元财政资源来收购个体煤矿的产权,结果这些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资源还未发挥作用,煤炭价格就大幅度下跌,可是这些老煤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还依然如故,并且随着退休职工的增多,负担还变的更加沉重了。可见财富效应的力量之大,大到可以让人丧失理性。

  规模效应是讲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你才可以赚钱,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二是你只有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大的市场份额你才可以战胜你的对手。目前神华已将自己的产能扩大到5亿吨/年的规模,他就确立了自己在煤炭行业中谁也撼不动的龙头老大的地位。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个效应。在这个效应的作用下,大家都拼命去扩大自己的规模。在同一行业内,当所有的参与者都扩大自己的规模时,产能过剩就是必然的了。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全面产能过剩的局面,尤其中国煤炭行业目前的困境,充分说明中国这种以政府主导、以国营企业为主的市场经济并不具有比西方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的市场经济更理性、更科学的先天优越性。大家都一样,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在享受市场经济的福惠时,你也得接受市场经济给你带来的痛苦。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中国这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面对危机的处理时,惰性会更大,也就是说更难以迅速走出困境。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说法,人们会举出九十年代朱镕基总理处理国企大面积亏损和2008年温家宝总理处理金融危机冲击的例子,中国政府都是快刀斩乱麻,效果立即显现,促使经济运行曲线呈V字型反转。这两个例子并不能证明这一点,朱镕基总理处理危机时,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还未确立,完全是依靠行政手段和广大下岗工人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及对政府的理解,和今天的局面没有可比性。温家宝总理2008年用四万亿投资和家电以旧换新、农机补贴、刺激房地产等措施来稳定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从而避免了全球经济的全面崩盘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和运行机制问题,所以这个例子也不能证明什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要说一下,市场经济的周期性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市场经济的周期时说的是繁荣-衰退-复苏-再繁荣这么一个过程。要走完这么一个过程,关键在衰退阶段怎么处理产能过剩问题,只有处理掉了过剩的产能,达到了新的均衡,经济才能恢复正常运行。在一般的市场经济中,处理过剩产能的方式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将不具规模的小而无效率的企业集中到大而有效率的企业中去,或者让这些小而无效的企业通过破产程序自然消失。这是从市场的层面讲,从企业的层面讲就是裁员减产。以主动减产来减少产品的过剩。恰恰就是这两个方面,中国经济问题最多,由于中国的经济是政府主导,而各级政府的领导人自己又不用负某个具体企业的经济责任,也不用负政府债务的个人经济责任,所以为了保持本地区的GDP和维持地方政府的开支,地方政府往往用各种方法保护落后产能。中国讲调整经济结构已讲了近十年,直到今天还是天天讲调整经济结构,可见这个经济运行机制的惰性之大。

  这是从政府层面讲,从企业层面讲,由于不能裁员,所以它必须维持生产,由于企业不具规模,特别是中国的煤炭行业,集中度过低,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加之又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压力,所以企业根本不考虑减产限产,许多中国煤炭企业眼下提出的让利不让市场的口号就是最好的佐证。由于有以上所说的这些因素,中国经济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中国煤炭行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在时间上就很可能拖的很长。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是客观存在的,你不解决产能过剩你就走不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你就走不进复苏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因此有些经济学家甚至担心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在看待目前中国煤炭市场的困境时不要仅仅看这些表面的原因,而要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好对症下药。困境往往是重新起飞的机会。一段时间来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真是一语中的。中国煤炭行业经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辉煌十年的成就,在市场规律和前期改革不足的作用下,当前又陷入了困境,相信只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必将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秦皇岛煤炭网 舒大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