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电商: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谈及钢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业内一般按照工作重心把各大钢铁网站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技术流和业务流。所谓技术流,往往组建数十人或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完善交易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细节,以平台推动交易。所谓业务流的,则在线下做好上牌资源组织、定价机制、上下家洽谈、物流仓储、融资担保、加工配送等各项工作,实施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以交易推动平台设施日趋完善。
当然,这样的分类方法并不完全科学,甚至是经不起推敲的,仅仅是反映了不同网站出于不同的考虑,选择了不同的做法。本文仅根据这种分类法讨论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
怎样的钢铁商发展模式才算合理呢?其实,无论是技术流还是业务流,目前都处在盈利模式的探索阶段。
一般认为,技术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设的交易流程能防范他人轻而易举地复制,二是不愿或不便与人分享后台采集、汇总的信息。而业务流则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平台覆盖面,从不断增长的交易量中寻觅盈利点,但网站建设并不完备,有悖于电商平台的安全快捷原则。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众多网站成长的道路都有相似之处,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究竟选择技术流还是业务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实上,大多数网站都会在技术流和业务流之间来回切换。例如,在起步时期,网站多以中长期合约交易起步。钢材期货市场问世后,相关部门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规定各大网站不准进行中长期交易。在转向现货交易时,各大网站不得不舍弃原有的应用技术,重新开发、设置满足现货网上交易流程需求的软件和硬件。某自称是业务流的网站,起家时也少不了凭借新技术搭建一个预设的交易平台,以确保客户安全、便捷地在交易过程中享受相关服务。而技术流的平台在上线后,伴随业务的开展和经营模式的变化,也还是会通过组织资源、加强服务来拓宽业务渠道。
因此,笔者认为,“以何种模式运营电商平台最好?”这个问题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能让电商平台盈利的经营模式才是合适的。
就目前的情况看,但凡技术流与业务流互为交融的电商平台,都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应用不同思路化解推进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一些能够在技术流和业务流之间“左右逢源”的网站,正在变“烧钱”为“少烧钱”或者“不烧钱”。反之,如果只强调某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以技术流网站为例,他们占尽了初办阶段的优势,为平台运作设置了顺畅的交易流程,但也容易因此而背上“以不变应万变”的包袱,受到业务量日趋减少的困扰,通常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技术与业务不相适应。个别网站为了把交易量放大,把线下完成的现货交易放到平台上重新走一遍,完全违背了电子商务便捷的初衷,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线上线下重复操作问题。二是把盈利点建立在加大客户经营成本上。某网站老总曾扬言:“我们的盈利点并不在收取交易手续费上,而是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上。”但是,那些享受了网站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客户,其吨钢成本会增加数百元。这种把盈利建立在损害客户利益基础上的业务模式必然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做大。三是盲目追求技术导致没有业务支撑。有些网站台面足够大,服务包罗的内容足够全,号称拥有的资源也足够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流的技术没有足够的业务量来支撑,始终摆脱不了继续“烧钱”的烦恼。
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法则。目前竞争力相对较强的钢铁电商平台通常在技术流和业务流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而是互相融合。如以技术流起家的网站,通过收购码头、仓库等,完善线下服务设施;而以业务流起家的网站,则组织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完善平台建设。当业务量大到原有平台不能承受时,平台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便组建团队设置满足需求的技术设施,并无偿或有偿地供合作伙伴共享;当平台足以支持现有交易而仍在持续“烧钱”时,就一定会在放大业务量上做足文章。
除此之外,经济形势、经营环境等因素也会左右电商平台的命运。例如,到目前为止,前期融资担保、重复质押等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一些钢铁电商平台把盈利点建立在融资服务上,但受环境的影响,预期中的融资服务在实施时都打了折扣。尽管一些平台在技术上能确保融资服务的可行性,但在操作层面上仅对承兑汇票和部分商票有效,原本设计的金融服务项目也少有兑现。
总之,即使有一流的技术或傲人的点击率,如果不能产生真正的盈利,也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对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来说,不管以技术流为主还是以业务流为主,笔者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 上一篇:冲高回落 螺纹钢空头“虚惊一场” 2014/10/17
- 下一篇:大利好!钢铁物流仓储业将迎来黄金时代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