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徐州转型样本:新能源“点亮”老工业基地

发表时间:2014-10-28 10:12:11      点击: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皖、鲁三省交界处,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动脉在此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美誉。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座资源型城市,徐州曾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形建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然而,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徐州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而鉴于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转型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当地的兴衰,还会影响整个苏北乃至邻省很多城市。徐州转型成效如何?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地如何处理?如何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原有煤炭产业优势之间找到平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以期对全国60余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借鉴。

  徐州曾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依靠煤及其他矿产资源,徐州建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数据显示,2008年,徐州重工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72.3%。

  近年来,为了应对煤炭资源枯竭,同时为修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徐州通过由重变轻、由旧转新的调整,实现了“华丽转身”。

  煤炭资源枯竭

  自1883年韩桥煤矿开采出第一车煤炭算起,徐州采煤已超过100年。作为江苏唯一的煤炭基地,半个世纪以来,徐州80%以上的煤炭供应苏南和华东地区,仅徐矿集团调往苏南的原煤就达4.14亿吨。

  依赖煤炭,国家先后在徐州布置建设了煤炭、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冶金等近千家国有企业,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徐州也背上了转型升级的沉重包袱。资料显示,到2008年,徐州工业基本集中在传统产业,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2.3%。如今,徐州出现了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尴尬,已探明煤炭储量仅够开采50年。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徐州亟待寻求新的出路。

  异地发展煤化项目

  “徐州的资源枯竭首先就是徐矿枯竭了,徐矿搞不好,徐州的问题就解决不好”,江苏省副省长、原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曾对媒体表示。

  “在转型中徐矿集团的压力是最大的”,原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皇新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已关闭5座大型煤矿和162对矿井的基础上,今后几年将再关闭14对大型矿井”,矿井关闭,徐矿必须将主业转移,同时为保证退出来的职工再就业,煤炭业还要异地发展。

  为了在转型中保持原来的煤炭资源产业优势,徐矿走上了“做长做宽煤-电-建材”产业链,打造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发展之路。

  “外省的项目,采煤只是基础,重点在煤化项目和电力”,皇新海表示,外省项目中大部分煤炭要交由地方处理,留存煤炭则为拉长产业链、提升煤产品附加值,如宝鸡煤化工项目一期的产能就是150万吨甲醇工程。

  据了解,目前徐矿集团已经构建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理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等于再造了3个徐矿。

  煤矿塌陷区变湿地公园

  徐州转型的另一大压力在于煤矿职工居住地的改善。

  原九里区(2010年化归鼓楼区)是徐州最主要的煤矿聚集区之一,也是最年轻、基础相对落后的一个区。该区拥有大型煤矿8座,其中工矿用地和采煤塌陷区占全区面积的40%,煤炭职工和家属占全区人口的60%以上。

  从2008年下半年起,九里区尝试将采煤塌陷区失地的部分农民及“农转非”村民逐步纳入到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建立动态补偿机制。这在规划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中得到体现,这一项目将打造“徐州之肺”,为九里区“第一工程”。因建设时打通了九里山和铁路地下通道,已经融入城市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分东南湖、西湖、东北湖三个景观区,分别定位为园林、娱乐休闲经济、生态性公园,其中主体湖面面积为3.5平方公里,打造“生态旅游、房产开发、商务休闲”三大现代服务业板块。“将原来塌陷区形成的水塘进行疏导、清挖、整治,形成完整水面”,原九里区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工程以当地拆迁农民为主要劳动力,很多失地农民都承包了鱼塘。”

  上述原九里区宣传部人士介绍,一期工程目前累计游客量已超过5万,通过养鱼、温室大棚和食用菌等高效、观光农业项目解决就业人口近2万人。

  打造全国“新能源之都”

  提及新产业,徐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李华章主任多次提及的是新能源产业。他指出,受益于中央关于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徐州在太阳能、风能等“低碳经济”产业领域的前端优势正在凸显。

  李华章介绍,徐州一直以来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煤炭开采已有127年历史。这几年,徐州在大力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正积极开拓发展以多晶硅光伏、风力发电和节能环保为标志的新能源产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形成了从多晶硅到铸锭、切片再到太阳能组件和电站集成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一大批骨干企业,培育了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铸锭、切片工厂。

  虽然前几年新能源产业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情况不是很乐观。但徐州却提出利用3到5年时间,打造全国“新能源之都”。对于前两年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下降,各地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造成产能急剧放大的状况,徐州提早进行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核心技术升级、产业竞争力培育和政府鼓励应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

  为稳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徐州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2010年着手实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徐州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自然村推进“太阳能村”建设,而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政府首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