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全球铁矿石弈局大揭秘

发表时间:2013-7-4 16:25:57      点击:

  事件

  6月19日,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 (GlobalORE)有3笔8万吨62%Fe澳粉买进卖出,成交价分别为119.5美元/吨、120美元/吨和121美元/吨,不断上涨。有专家表示,此举疑为同一批铁矿石的价格炒作。

  深度

  我们所了解的普氏指数

  2010年4月份,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巴西淡水河谷(Vale)与亚洲部分钢铁企业达成铁矿石短期合同定价协议,标志着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合同定价终结。从那时起,铁矿石市场风起云涌,定价向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即期定价转变,普氏指数、电子招标等成为定价“标杆”;作为核心要素的铁矿石价格,其定价也伴随着市场的变迁从谈判走向指数。其中,普氏指数一直深藏在铁矿石定价的背后,外界对其指数编制方法知之甚少,这为它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探寻普氏的神秘身份

  2008年4月份,来自荷兰的普氏能源资讯推出了铁矿石普氏指数,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逐渐引起市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普氏和某些矿山有一些内部联系,其指数的客观性得不到保证。但是,普氏钢铁原材料执行主编Keith却坚称普氏指数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我们从所有种类的市场参与者那里采集信息,包括钢铁企业、贸易商、生产者、经纪人和运输者等。”

  针对媒体对于普氏与矿山关系的质疑,Keith说:“必和必拓只是普氏能源资讯的一个客户,它与普氏能源资讯的唯一关系就是订阅者关系,它是普氏能源资讯价格评估过程众多参与者中的一个。”然而,看两家公司之间有没有内部联系,不能仅仅看表面上的业务往来,而要深入分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资本联系。如果对普氏的股东结构进行细细梳理,普氏宣称与矿山界限明确的论断似乎站不住脚,其关系也不仅仅是信息提供商与客户如此简单。

  普氏能源的母公司是麦格劳-希尔(McGraw HILL)公司,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出版教育集团。打开麦格劳-希尔的官方网站,在其左侧的显著位置有麦格劳-希尔金融(McGraw HILL FINANCIAL)的链接。据该网站介绍,这是一家提供全球资本和商品市场评级、价格与分析的机构。在其主要业务构成中,标准普尔、普氏能源赫然在列。

  麦格劳-希尔媒体关系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提供了麦格劳-希尔金融的股东组成及其结构。麦格劳-希尔金融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3月31日的最新情况,净发股票2.741亿股。其中,机构持股87.63%,排名前10位的机构持股37.43%。

  在麦格劳-希尔金融的股东中,美洲基金(American Funds)下属资本世界投资(Capital World Investors)排名第一,持股比例为8.6%;项目投资和管理公司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 Inc)排名第二,持股比例为5%;美国金融服务巨头道富集团(State Street Corp)排名第三,持股比例为4.83%;凯万基金(OppenheimerFunds, Inc)排名第四,持股比例为3.73%;金融服务机构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排名第五,持股比例为3.3%;美国基金公司道奇-考克斯(Dodge & Cox)排名第六,持股比例为2.98%;对冲基金公司Highfields Capital Management LP排名第七,持股比例为2.7%;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排名第八,持股比例为2.29%;金融投资公司Manning & Napier Advisors, LLC排名第九,持股比例为2.12%;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OntarioTeachers’PensionPlan)排名第十,持股比例为1.88%;5名从摩根斯坦利辞职员工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Independent Franchise Partners LLP排名第十一,持股比例为1.83%;基金管理服务机构美国富达管理及研究公司(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排名第十二,持股比例为1.72%;贝莱德(BlackRock Fund Advisors)排名第十三,持股比例为1.67%。

  资本世界投资者、美国先锋集团、贝莱德等主要金融机构都是麦格劳-希尔金融的股东。这些金融投资机构在原油和矿产资源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持有众多全球能源、矿产资源巨头公司的股份。例如,资本世界投资者持有花旗银行的股份,而花旗银行又是力拓、必和必拓的股东;美国先锋集团在能源、煤、铁矿石、水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涉猎;贝莱德机构信托公司同样拥有多家能源公司和矿业公司的股票,旗下拥有著名的世界矿业基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说,普氏和它背后庞大的金融股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普氏的发展。不过,这些背景也表明外界对普氏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指数出现本身就是金融市场的需要,是进行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交易的工具。”国内钢铁分析机构也支持以上论断,“在大宗商品市场,这些金融机构其实才是能量巨大的主体。”

  指数形成方式引发质疑

  抛开普氏背后庞大的金融利益集团,从方法论和具体编制过程角度看,普氏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不是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呢?

  目前,普氏铁矿石指数包括对62%、63.5%、63%、65%和58%铁含量的统一价格评估,以及每日对铁矿石(60%~63.5%铁含量)每1%铁含量差价的报告。

  普氏采集的价格为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CFR(成本+运费)现货价格,并经过相关处理将这些价格标准化为至中国青岛港固定品位的参考价格。Keith说:“对于铁矿石,询价过程使用了普氏能源资讯eWindow在线通信工具。该工具可让贸易商、生产商和用户通过一个在线平台实时向普氏能源资讯编辑和其他市场人士直接提交询盘、报盘和其他交易信息。”

  现在,让我们尝试还原普氏铁矿石定价流程:普氏分析人士每天通过电话或者通讯工具询问买卖双方的报价,根据这些报价预估出市场可以成交的价格,15:30发布这些预估价格,16:00开始跟踪市场实际的成交价,16:30得出新的估价。这个价格成为市场最后成交或者能成交的价格。

  从流程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关注流程的第一步———询价环节,你会发现隐藏其中的不确定因素。

  普氏的数据样本是一个从未打开的“黑箱子”。在普氏的询价中,钢厂究竟有多少家?它们处于什么地位?普氏能源资讯普氏金属集团市场报道总监Browne表示:“普氏所联系的中国公司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规模不分大小。”但事实是,在普氏的询价对象中,规模偏小、协议矿不足、经常参与现货交易的企业占了询价对象的大多数。而对于一些几乎全部购买协议矿的超大型企业,普氏接触的并不多。某大型钢厂总经理在今年5月初举行的2013年新加坡铁矿石论坛上指出:“普氏指数仅来源于总量6%~9%的样本。以小样本决定大部分供货的价格,这本身就不合理。对中国广大长协矿用户来说极不公平。”

  此外,由于强调“参与现货交易”和“活跃”两个因素,普氏的信源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小而分散的特点。据可靠信息源透露,最活跃的那部分市场主体,不是矿山,也不是钢厂,而是处于中间阶段的贸易商。

  河北唐山一家年产量400万吨的民营钢企进出口部门负责人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对于钢厂来说,他们最希望能够直接了解到矿山与钢厂之间的交易价格,而非在众多贸易商手中数次转手后的价格。

  此外,普氏指数近两年开始采集国内某网站推出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数据作为其数据源,以此应对中国业界的质疑。但是,这些数据与普氏原本的数据在采集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重复采集?这些数据是作为单个样本,还是集体样本被采集?普氏指数采集这些数据后如何进行整合?所占的权重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普氏方面都没有进行过回应。

  收购SBB形成指数垄断

  2011年,普氏能源资讯收购了来自英国的环球钢讯集团(SBB)。作为协议矿定价标准的普氏指数和作为铁矿石掉期交易标准的TSI指数均被普氏能源咨讯纳入麾下。

  TSI指数由环球钢讯(SBB)于2008年5月份推出,主要发布两种铁矿石现货参考价格,分别为含铁62%和58%的铁精粉中国港口CFR进口价。目前,新加坡交易所(SGX)、伦敦清算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挪威清算所均使用TSI提供的62%精粉铁矿石参考价格,作为每月清算铁矿石交易合同结算价格。

  Keith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收购SBB是希望不断扩充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服务整个钢铁产业链。钢铁市场越来越大的复杂性和转向现货定价的趋势产生出了新兴的衍生品市场,推动了钢铁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对于及时可靠的信息的需求。但是,大家似乎对这样的说法并不认同。“普氏收购TSI,客观上对指数形成高度垄断。指数编制的方法论和公式,都是他们说了算。”有关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从现货到衍生品,普氏指数全面布局铁矿石市场的目的十分明显。

  以小博大的指数定价弊端多

  指数定价是在铁矿石市场存在垄断、长协机制崩塌后还没有寻找到新的定价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各方还没有找到新的定价‘标杆’时,国外三大矿山利用其优势地位,改年度定价为季度定价,指数定价模式由此产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主任王颖生说。

  但是,指数定价模式经过实际运行,发现了很多弊端。例如,编制指数采集的样本由于太小,容易产生人为影响市场价格的情况。指数具有片面性和准确性偏低的特点。目前,编制铁矿石价格指数所采取的铁矿石价格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普氏自己也承认,他们只关注现货市场。

  然而,现货市场交易量仅占海运市场很少的一部分,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更低,难以代表全球的铁矿石价格。“国外矿山的铁矿石招标量只占其生产量或销售量的很少一部分,有的为10%,有的还不到10%,其他大量的铁矿石已经通过协议矿的方式实现了销售。”王颖生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同时,中国国内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大量存在,通过囤货、倒卖等手段人为抬高现货矿价的行为屡禁不止。而矿商为了盈利,持现货矿以高价卖给少数人,也扩大了对现货矿价格数据采集的偏差。

  “用很小的招标量作为主要样本来编制铁矿石价格指数,并以此作为大量长协矿结算的‘标杆’,这从长远看是面临极大风险的。”王颖生强调。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钢厂应该在形成铁矿石价格方面发挥更强的主动性。“国内很多钢厂由于签订了长协矿,放弃了对铁矿石价格形成应有的参与和影响,听凭某个指数‘摆布’。钢铁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铁矿石价格形成之中,用真实的交易最终形成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王颖生表示。

  拨开三大矿山的迷雾

  我国钢铁企业采购国外铁矿石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条是向国外矿山采购长协矿,另外一条是采购现货。过去,实力较强的大钢厂可以直接找矿山购买协议矿;那些实力较弱、未能参与年度采购的钢厂,由于无法获得协议矿,只能在现货市场采购现货矿。

  “暗箱操作”控制市场

  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对铁矿石资源的垄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实际参与者和执行者,矿山操纵市场的行为有目共睹。当矿山产量超过了钢厂协议矿采购量,三大矿山就会把多余的铁矿石投放到市场。现货矿价格目前主要由招标和平台交易两种方式产生。但是,其招标过程属于“暗箱操作”。

  某大型国有钢厂原料采购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三大矿山现货招标不公开,中标方不公开,只公开价格。王颖生也指出,国外矿山招投标的过程中,标书具体发给了谁、投标情况如何不得而知,投标的客户是哪一家、投标返回的情况如何也不得而知;客户中标后,确认客户中标的标准以及标的是多少均不得而知。如果达不到矿山设定的价格就流标。当然,操作市场不仅包括推高矿价,还包括矿价下跌时通过各种手段减小铁矿石价格的降幅。

  此外,针对去年底到今年初铁矿石价格的这波上涨行情,三大矿山都采取了相应的动作。“上涨的时候货源就多,下降的时候就没量了,量小也就可以推高价格。所以,价格就一直维持高位不容易下来。”某钢厂采购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前一段时间,业内盛传某矿商在该平台上回购自己的铁矿石,曾被钢协一位高层点名“操纵市场十分露骨”。某钢厂国贸公司一名铁矿石采购人员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新加坡的平台上确实曾经有过一次卖出、回购推升价格的交易,业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近期该现象又频繁出现在新加坡平台上。

  “如果铁矿石价格下跌了一段时间,矿山就会开始招标,利用招标暗箱把价格推高。2012年矿价跌到88美元/吨,也是矿山故意为之,意图是扼杀小矿山。”某钢厂采购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定量不定价”等同霸王条款

  “协议矿占铁矿石整体交易规模的85%左右。”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傅喆表示。虽然目前协议矿采取“定量不定价”的方式,但是如此大的协议矿采购量,足以让三大矿山在市场中占据足够有利的位置。

  一般而言,合同协议既要包括数量,也要包括价格,所以“定量不定价”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合同协议。此外,矿山与大量用户签署了协议矿合同,绝大多数铁矿石的销售不成问题,因此矿山可以从容地安排其铁矿石生产。

  “钢厂如果不执行协议,对于矿山的影响是极小的。矿山可以把这些矿拿去招标。但是,这对钢厂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这是生产必须的原料,所以钢厂一般不敢不执行协议。”王颖生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针对三大矿山控制发货量和延迟发货,一家钢厂负责采购的人员无奈地表示:“即使矿山有意控制,也会给出合理的解释,罢工和飓风等不可抗力经常成为他们不按时交货的借口,但中方无法及时查证。”

  三大矿山还经常做出各种有关铁矿石价格的矛盾预期,目的也是为了自身利益。“矿山抛出预期,目的是抑制别的矿山产。成本高的矿山停止扩产计划,新型矿山开发可能延迟,导致供给增量减少,以维持后续的高价。” 一名钢厂采购经理分析说。

  “矿山很有可能已经利用金融衍生品为其产品保了值,大家预期下半年进口矿价走低,进一步去库存,届时无论矿价高低,钢厂都不得不采购。”有关专家如此解释。

  背后操控的资本“手”

  国外矿山的种种预测、言论、行为,究竟代表谁的立场?仔细分析一下国外矿山的股东结构,我们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力拓2012年年报显示,在力拓前20位注册股东中,汇丰(HSBC Custody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摩根大通(J.P. Morgan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澳大利亚一家投资基金(National Nominees Limited)、花旗(Citicorp Nominees Pty Limited)、巴黎银行(BNP Paribas Noms Pty Ltd)分别排名前5位,分别占力拓发行股本的20.53%、13.97%、11.83%、3.98%、2.52%,前5位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2%。

  必和必拓2012年年报显示,必和必拓的注册股东与力拓十分相似,其中汇丰、摩根大通、澳大利亚一家投资基金、花旗分别占力拓发行股本的16.86%、12.17%、9.66%、9.94%,总比例达到48.63%。

  巴西淡水河谷2012年年报显示,相比之下,淡水河谷还是被巴西国有资本控制着,Valepar(巴西成立的专门用于控股淡水河谷的一家公司)拥有淡水河谷53.7%的股份。Valepar的股东则包括4家巴西养老基金持股49%、巴西发展银行的投资公司持股21.21%、三井物产持股18.24%、巴西国家开发银行持股11.51%。

  在矿山的股东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股东都是汇丰、摩根大通、花旗、瑞银以及众多投资、信托机构。资本有逐利的本性,这使得矿山背后的金融资本与麦格劳-希尔背后的资本非常复杂地“勾结”在一起。例如,除Valepar外,在淡水河谷前10大股东中,有3名股东持有麦格劳-希尔的股份。他们分别是麦格劳-希尔股份的第二大持有者———美国先锋集团、第三大持有者———美国最大金融服务公司之一的道富公司、第八大持有者———贝莱德机构信托公司。据了解,在必和必拓排名前10位的股东里,北方信托投资也赫然在列。

  由此看来,铁矿石市场博弈背后真正的主导力量是金融资本。

  透视铁矿石掉期交易的背后

  此前数年,铁矿石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再加上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铁矿石价格呈现出一路上涨的趋势。当前,铁矿石贸易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矿山方面则开始强调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意图以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运作,改变或延缓铁矿石在供大于求时代的降价趋势,压缩其降价幅度。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的铁矿石掉期交易应运而生。

  银行唱“主角”

  作为目前铁矿石期货的前身,新交所是最早推出铁矿石掉期的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副总裁黄世聪介绍说,2012年,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交易量达到1.09亿吨,今年1月份的交易量达到1800万吨。

  从铁矿石掉期的市场参与者结构来看,“银行占到39%,大型贸易商及矿山占到30%,亚洲钢厂和亚洲贸易商占到25%,基金占到2%,其他占到4%。”黄世聪介绍。很明显,银行是铁矿石掉期市场参与者的最大组成部分。新加坡交易所此前也推出了铁矿石期货,目的是在美国对场外OTC(场外交易)市场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保留和吸引更多的美国客户。“这些美国客户大多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有关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交易过程是“黑箱”

  一直以来,三大矿山的投放量有多少?参与接标的企业是谁?每单的报价是多少?买方的接盘价是多少?这些“秘密”除了掉期交易数据管理员之外,恐怕谁也不会知道。数据管理员也就是所谓的经纪商,干这一行的无人不知。“就像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一样,有权往系统里输入数据的只有经纪商,经纪商大多是瑞银、摩根大通、汇丰这些机构。”一位铁矿石贸易资深人士坦言,“当初新交所也曾找到中国企业去担任经纪商,但被拒绝了。”

  “经纪商代理的是哪家公司谁也不清楚。经纪商可以代理很多家公司,它支持哪家公司也不得而知,买卖双方出什么价更是无处获知。这就导致很多不明身份的买家会以很高的价格接盘三大矿山招标的高价矿,从而拉高交易平台上的价格预期。但是,这些贸易商很有可能就是三大矿山下面的贸易公司。”该资深人士说,“而对于经纪商,新交所很难管控,只能以个人和企业的信誉作为保证。”

  信用、结算、监管风险

  铁矿石掉期交易采用的是相对分散的场外交易模式,与场内集中交易有较大区别。场外交易的市场信息公开程度较小,市场参与者更难评估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场内交易是由交易所来保障双方履约的,而场外交易没有这种制度保障。因此,参与场外交易的投资者比参与场内交易的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信用风险。

  铁矿石掉期交易采用的结算价格参照TSI指数。该结算价格不是基于集中公开交易价格,而是从各个现货市场采集、加工而成,其公正、透明和准确程度低于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形成的结算价格。因此,参与场外交易的投资者比场内交易的投资者多承担了一部分结算风险。

  场外交易受监管的程度远远低于交易所场内交易。世界各国对交易所场内交易均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律约束、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程序,而对场外交易没有明确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出现违约风险后只能在合同纠纷的框架下解决。在场外交易市场上,投机者没有持仓限制,也没有被要求在每天收盘后披露其持仓头寸,针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相对薄弱。

  普氏指数、三大矿山、掉期交易,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次关系,是通过金融资本这个“纽带”形成的。汇丰、摩根大通、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他们才是变幻莫测的铁矿石市场背后的“狠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铁矿石市场,而是隐藏其后的金融资本,我们要如何应对?让铁矿石价格形成更加公开、透明,真正反映市场供需关系,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恐怕是未来我国钢铁企业、贸易商和有关方面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来源:中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