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行业当前困境的思考
冷轧钢、冷轧、电解板,冷轧中宽带,东莞、惠州冷轧钢,东莞、惠州冷轧中宽带,东莞、惠州冷轧带钢,东莞、惠州冷轧板卷,东莞、惠州电解板,深圳冷轧中宽带,广州冷轧中宽带,珠三角冷轧中宽带。45#钢,65Mn,东莞45#钢,惠州45#钢,东莞65Mn,惠州65Mn,广州45#钢,广州65Mn,东莞45#刚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惠州45#钢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东莞65Mn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惠州65Mn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深圳45#钢,深圳65Mn,佛山45#钢,佛山65Mn,重庆45#钢,重庆65Mn,江浙45#钢,江浙65Mn。冷轧中宽带、中宽带、东莞冷轧中宽带、东莞中宽带、惠州冷轧中宽带、惠州中宽带、东莞冷轧板、惠州冷轧板、东莞冷轧带钢、惠州冷轧带钢。一、从2007年的辉煌到2012年上半年的困境
2007年是我国钢铁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的一年,当年全国产钢48924万吨,其中钢协会员产钢387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910.74亿元,利润总额1447.38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7.27%。
2012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产钢量35719万吨(实际大于此数,本文后面将论述),其中钢协会员产钢29790万吨(相当于年产59417万吨),利润总额23.85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0.13%,企业亏损面33.75%,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
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5.2%,国内经济增长率高达14.2%,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受供应不足影响,从年初148.5点逐月上升到6月末的172.8点,7月~8月受季节(休假期)影响稍有回落,9月~12月价格继续上涨,至12月末达176.2点,比年初价格上涨18.65%。国际市场高价拉动我国钢材大量出口,全年出口钢材6265万吨,增长45.7%,出口钢坯643万吨,进口钢材、钢坯下降,全年净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净出口5489万吨,同比增长58.0%,净出口占全国产钢量的比例高达11.2%(历史最高)。当年全国增产钢6625万吨,增幅高达15.66%,但由于扩大出口,消化了2015万吨,占增产钢量的30.41%。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拉动钢材需求旺盛,在国内、国外需求同时旺盛的情况下,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08.57点逐月上涨至年末的125.12点,涨幅为15.24%,特别是中厚板全年平均价格达到4931元/吨(今年上半年均价3712元/吨)、热轧卷板达到4379元/吨(今年上半年均价3637元/吨)、冷轧薄板达到5473元/吨(今年上半年均价4437元/吨),均为不含税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市场需求继续旺盛,钢材供应不足,价格继续上涨,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从1月末的188.9点逐月上涨到7月份的287.7点的历史最高位(今年6月末已降到186.1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月下降,12月末降到155.2点,比7月末价格下降46.0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26.31点逐月上涨至6月末161.47点的历史最高位(今年6月末已降到115.48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也逐月下降,12月末降到103.3点,比6月末价格下降36.0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钢协会员企业上半年实现利润964.5亿元,比2007年上半年增加196.4亿元,增长25.6%,但危机爆发之后,钢产量大幅度下降,由6月份的年产5.71亿吨钢水平降到10月份的年产4.23亿吨水平,国内钢的表观消费量从8月份到12月份连续5个月负增长。钢铁企业10月、11月、12月连续亏损累计477.35亿元,亏损一直延续到2009年的4月份,连续亏损长达7个月,累计亏损524.25亿元,大伤了钢铁企业的元气。
2009年在中央一揽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刺激下,6月份钢铁生产全面复苏,5月份实现当月扭亏为盈,6月份实现上半年扭亏为盈,全年钢产量达到56784万吨,比上年增加6753万吨。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全年净出口折合粗钢只有286万吨,比2008年净出口减少4477万吨,使2009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比2008年增加11229万吨,增长24.8%。2009年还净进口生铁338万吨,净进口钢坯454万吨(2008年净出口104万吨)、净进口板带材343万吨(2008年净出口1606万吨)。可见“4万亿元”扩大投资及刺激消费政策,使国内钢的生产能力不但完全释放,而且还大幅度减少了钢铁出口和增加了钢铁进口。
在钢铁产量增加6700多万吨的同时,铁矿石进口也大幅度增加,一年之内我国增加进口铁矿石1.84亿吨,增长41.5%,拉动了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在全球钢铁业(除中国外)较危机前大幅减产21.5%、消耗进口矿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帮了世界三大铁矿垄断集团的忙。由于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回落37.6%,进口钢材和钢坯合计由2008年的1568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222万吨,增长41.7%,进口低价钢材冲击了中国钢材市场价格,使国内钢材价格比2008年平均下降20%,造成中国钢铁行业在“4万亿”刺激政策下增产不增收。钢协会员企业2009年钢产量增长10%,销售收入下降10.1%,利润下降31.43%,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由上年的3.23%降到2.46%,大大低于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5.45%的水平。
在“4万亿”扩大投资的刺激下,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扩张,2007年投资2616.71亿元,2008年3248.91亿元,2009年高达4108.71亿元,2010年3494.24亿元,2011年3860.5亿元,2012年上半年仍达2281亿元。从2008年到2011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年合计14712.36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粗钢生产能力由2007年末的6.1031亿吨上升到2011年末的8.6327亿吨,4年增加2.5296亿吨。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是当前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4年来由88.21美元/吨上涨到163.83美元/吨,2011年每吨进口铁矿石价格比2007年上涨75.62美元(按现行汇率约为477元人民币),上涨85.72%,而钢材价格2011年与2007年基本在相同价位。
从今年4月末开始,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121.19点不停下降,到8月10日已降到105.43点,热轧板卷价格指数已降到100.03点,即已回到1994年4月的价位,冷轧薄板价格指数为98.15点,已低于1994年4月的价位,但7月份进口铁矿平均到岸价仍高达134.78美元/吨,使钢铁生产成本仍高于钢材售价,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当前的国内外钢铁市场形势必将迫使进口铁矿石价格进一步下降。
二、今年钢铁市场需求疲软,除经济增速下滑外也是主要用钢行业前几年过度超前透支消费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受欧元区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复苏趋缓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幅大幅回落,同时国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速回落至7.8%,这对钢铁需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我认为,主要用钢行业前几年过度超前透支消费也是造成当前钢材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下面列出铁路、道路近几年来的投资增长对比。
我国汽车产量2008年为930.6万辆,2009年增长48.2%达1379.5万辆,2010年增长32.4%达1827万辆,2011年只增长0.8%,产量为1841.5万辆。
我国建筑业房屋建设(包括房地产业)每年新开工面积2007年至2011年分别为25.70亿平米、26.23亿平米、30.08亿平米、37.42亿平米、42.70亿平米,今年第一季度为7.98亿平米,同比只增长3.0%;第二季度数字还没有公布。最近公布的1~7月房地产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9.8%。
我国钢材出口今年1~7月达315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876万吨还增长了9.7%,说明在钢材直接出口上虽然向欧盟出口大幅下降,但对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出口增加,弥补了对欧盟出口的减少。
我国机电产品上半年出口增长10.5%,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9个百分点,对我国钢材的间接出口有一定影响。
三、中国2011年实际产钢量已超过7亿吨,该思考距中国钢产量的峰值还有多远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各省(市)地方钢铁协会及钢协各会员企业共同编制了《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年报》,年报对热轧钢材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热轧钢材总产量为7.1108亿吨,按粗钢到热轧材综合成材率97.4%估算,201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实际已超过7亿吨,约为7.3亿吨。
河北省是我国产钢第一大省。国家统计局汇总河北省地方统计部门上报的钢产量数据后公布的2011年河北省全省产钢量为16450.70万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其会员企业(即重点冶金企业)2011年共产钢16691.03万吨,超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钢产量240.33万吨。河北省非重点的小钢铁厂真的都淘汰了吗?此外,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的钢铁企业中没有包括首钢京唐公司2011年产钢688.33万吨,也没有包括首钢迁安公司2011年产钢818.39万吨,河北省重点冶金企业钢产量加上首钢京唐和迁安的钢产量合计为18197.75万吨。河北省非重点的地方小钢厂产钢多少不知道,但《经济日报》2012年8月12日头版文章《开启经济强省新征程》中说:“比如,河北钢铁产量已达2亿多吨,占全国1/4以上。”看来,《经济日报》记者到河北调研也得出了河北钢铁产量已达2亿多吨的看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1年统计年报中的钢产量,除河北省年报数与快报数相同外,山东、湖北、吉林、辽宁、新疆等年报数比快报数有所增加,汇总后的年报钢产量为7.0196亿吨。看来,我从热轧材产量推算出钢产量为7.3亿吨是合乎逻辑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该思考距中国钢产量的峰值还有多远了。
四、钢产能过剩和钢材价格低迷是全球性的表现,中国要消化过剩产能问题更突出
根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提供的信息,经合组织(OECD)统计的世界钢产能2011年末为19.769亿吨,当年产钢按国际钢协统计的全球64国(地)产钢合计为14.9006亿吨,产能过剩4.8684亿吨,其中中国产能OECD认为是8.15亿吨,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钢产能为11.619亿吨,2011年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钢8.0679亿吨,产能利用率接近70%。中国到2012年末钢的生产能力超过9亿吨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没完成,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在9亿吨钢产能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新阶段。钢的社会需求高速增长期已过,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钢的需求强度减弱,消费增长趋缓,同时世界经济也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中国要靠出口消化过剩产能不现实,靠国内消化必然是痛苦而时间较长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钢材出口数量列世界各国之首的今天,在中国钢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45%~46%的今天,中国钢材市场价格不可能脱离国际市场行情,而是相互影响,国际市场涨中国市场也涨。反之,中国市场落国际市场也落,只是涨落的幅度不同。以2012年8月10日为例,国际CRU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77.2点,比上年同期的202.4点价格下跌12.5%;中国钢材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为105.43点,比上年同期的134.92点价格下跌21.86%,国际、国内钢材价格同样低迷,只是国内不仅产能过剩,实际产量也严重供大于求(社会库存居高不下,钢厂内库存逐月上升),市场价格战更加激烈。
五、钢铁行业的脱困之路在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打造两个竞争力新优势上下工夫
今天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布局结构又很不合理。北钢南运,进口铁矿石又是南进北运或东进西运,中国钢铁业的物流成本之高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在2004年2亿多吨钢时,就通过“铁本事件”建立了看似严格的钢铁项目国家审批制度,但地方乱上钢铁项目,从处理“铁本”之后至今没有第二个。审批制度只能管住像宝钢、武钢这样的中央企业,该上的沿海现代化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从项目申请论证到批准正式开工竟长达6年之久。6年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钢铁行业新建和扩建增加炼钢能力3.5287亿吨。钢铁产业布局结构更加不合理,丧失了布局结构调整的时间。今天如果还谈布局结构调整只能是一句空话。
今天中国钢铁企业实际税负差别很大,各地对国有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税收制度执行混乱,吨钢实际上缴除所得税外税金差别很大。2011年鞍钢集团(不含攀钢、本钢)吨钢上交除所得税外税金275.43元,而河北省两个产钢最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吨钢上交除所得税外税金分别为44.21元和31.45元。
解决中国钢铁行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用土地法、环保法、税收法管理钢铁的建设和发展,取消行政审批立项制度,严格税收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钢铁企业自身要着力于打造两个竞争力新优势:一是加快培育和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成本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新优势;二是加快建立从占有原料资源到产品加工配送和服务介入终端客户的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竞争力新优势。
打造两个新优势,对钢铁企业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脱困图强,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看到,打造两个竞争力新优势的背后,是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和调整发展战略的竞争;是企业领导团队的智慧、能力、人格魅力的竞争;是企业员工素质、执行力、积极性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精神动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现在是钢铁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企业真正做强的机遇期。优胜劣汰就是中国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希望所在。(中国冶金报)
- 上一篇:钢价“崩盘”应是行业新格局的开端 2012/9/6
- 下一篇:恶性价格战不利于钢企转型发展 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