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钢市行情“不堪入目” 面临资金、环保两大挑战

发表时间:2013-9-24 8:38:50      点击:

  进入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重新加速,钢铁行业7月份的运行情况也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的运行环境是否将有所好转?钢铁企业能否走出困难局面?9月14日,在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分会主办,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的2013(第二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业内专家和企业家们分别就宏观经济形势、行业运行形势和钢铁企业面临的困难发表了看法。

  判断经济增长走出底部为时尚早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在2010年初达到高点,此后经历了两年多的回落。这期间,我国季度GDP同比增速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逐步回落至今年第二季度的7.7%。对此,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指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增速下降是惯例。”他预计,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至6%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最近两年仍是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潜在增长率为7%~8%,之后将稳定在中速水平。”他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如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市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房地产等领域的中长期投资回报潜力开始担忧,经济增速回落但就业压力不大等等。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已经开启。国家近期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对稳定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还不能得出“经济增长走出底部”的判断。可以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短期内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低,全年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将由周期战略转为转型战略。”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已经开始了一系列重要调整。例如,2012年消费率已经超过投资率,预计2017年左右,服务业比重将超过工业比重;2012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已经开始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被服务业吸收;土地、水、其他自然资源的约束不断增强。

  钢铁下游行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了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1月~7月份,在主要用钢行业中,铁路机车产量大幅下滑50.3%,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大幅下降25.7%,发电设备产量下降3.0%,均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态势;部分工程机械的产量同比下降,而汽车、家电等行业产量同比增长加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指出:“整体来看,与投资相关的行业产量增长都很缓慢,甚至持续出现负增长,而与最终需求消费相关的行业产量则保持较高的增长。”

  产能过剩将长期困扰钢铁行业

  宏观经济趋稳,并没有给钢铁行业的运行环境带来明显改善。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4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25%,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有0.1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困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现在,钢铁行业仅仅是进入‘深秋’。从产量来看,今年钢的绝对产量还将增长,因为宏观经济的‘底线论’还会带来一定的需求增长。等到钢的需求绝对量不再增长时,钢铁行业的‘冬天’就到了。”

  供需关系的长期失衡是造成钢铁行业难以盈利的最重要原因。屈秀丽介绍,今年前8个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一直保持在205万吨以上,2月份之后更是处于210万吨以上的高位,而去年日均产量最高的4月份也仅为201.9万吨。前7个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如果扣除中国大陆则同比下降2.6%。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指出:“供大于求的格局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钢铁行业已从‘难进难出’的产业变成‘易进难出’的产业,即使市场出现需求增长的苗头,也会迅速被已形成的产能和新增产能填满。”

  王天义也表示,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之策。他建议,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与时俱进地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并制定有成熟技术支撑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其次要采取法律、行政、技术手段严格执法。“实际上,有些事情在技术上没有难度,难就难在愿不愿、敢不敢‘执法’上。” 王天义说。

  “两把刀”将催生新的竞争力

  “一场简单的市场变化,让中国的钢铁企业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应该反思,2008年以前钢铁行业获得效益,到底是来自市场还是来自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董事长于勇的话引发了与会者有关钢铁企业竞争力的一番思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也在不断改变。目前,盈利能力、资金链、节能环保水平等已经成为钢铁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构成。”

  而当前,悬在钢铁企业头上的“两把刀”恰恰就是资金链和环保问题。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中,目前只有宝钢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其他企业都处于6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国有39家钢铁企业的负债率超过80%,15家超过90%,另有5家资不抵债,负债率超过100%。

  “当前,钢铁企业的系统性风险来袭,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加剧。” 徐匡迪指出,“截至6月底,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3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3万亿元,相当于钢铁行业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利润总额的1327倍。用利润来偿还债务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天义也表示,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利润和折旧为387.2元,2012年已降至207.84元,下降幅度接近50%。这显示出钢铁企业的自有资金大幅减少。“自有资金不足,而转型升级、环保标准趋严都意味着资金需求增加。因此,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将成为常态。”王天义说,“真正把企业压垮的将是资金问题。”

  屈秀丽指出,除了利润水平大幅下滑之外,资金链紧张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短贷长用”。部分钢铁企业并没有将短期借款用于维持企业运营的流动资金,而是用于基建投资,占用了企业的大量现金流。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短期银行借款大幅增长15.25%,增幅达到1271亿元。“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出现大幅下降,说明企业不仅资金紧张,而且资金周转也很困难。”屈秀丽说。

  “除了资金链之外,会把很多钢铁企业‘杀’死的第二把刀就是环境保护。”徐乐江说。当前,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控制程度有所加强。环境保护的压力使钢铁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徐乐江表示,“宝钢要在上海生存,除了转移走的680万吨产能之外,还要投入400亿元用于现有钢铁设备的改造。”

  同样位于城市中心的太钢,也深刻体会到了环保的压力。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说:“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生存的前提。把所有城市钢厂都搬出去不是一条好路子。实现钢厂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这个问题靠技术可以解决。”

  此外,环保成本不公平也是困扰钢铁企业的一个问题。王天义介绍,目前钢铁行业平均吨钢环保成本为30元~40元,做得好的企业达到130元~140元,如上半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的吨钢环保成本为177元,而部分环保比较差的钢铁企业仅有10元。“必须从政策层面上打造让各类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的条件。”王天义说。

  大的形势如此,是“熬冬”还是“冬练”?徐乐江说:“钢铁企业要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些做好了,这个‘冬天’你就不会垮掉。”